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

草本皆兵

大部分ETF (Exchange-Traded Fund,股票型基金)產品都是以模仿股指績效為目的,而由實際的股票或債券形成投資組合。雖然投資人持有這些股票或債券,其中可能有風險,但ETF分析師John Gabriel指出,發行 ETF機構的財務狀況,並不會危及投資本身。
不過如果是 ETF之一的 ETN (Exchange-Traded Note),狀況就有所不同。 ETN是一種約定報酬的債券,被做為獲利標的股指報酬率只是債券發行者約定的目標,並不表示資金會用於投資相關的股票。因此投資人只能信任債券發行者不至於倒閉。
而以追蹤指數為目標的 ETF,其投資組合的成分、權重都與指數相同,因此才能做到與指數績效完全一樣。但當某些 ETF的組成並非個股股票,而可能是掉期合約(swap)、期貨、或其他衍生商品時,這檔基金就可能面臨信用風險。
因為持有的是衍生商品,若交易對手企業違約,基金就可能無法獲利甚至是虧損。而最容易產生風險的 ETF有兩大類:槓桿 ETF與原物料 ETF。
美國最大兩家發行槓桿 ETF的機構為 ProShares與 Rydex,並以超越大盤的獲利為目標。比如Ultra S&P 500 ProShares基金,其獲利目標是 S&P 500指數每日漲幅的 2倍。
但若要做到這一點,受限於美國對於共同基金結構的法規限制,它並不能直接以兩倍的規模投資這一籃子組合,也不能放空整個投資組合。因此它選擇的是使用掉期衍生商品槓桿操作,以獲得預期的獲利幅度。
這種指數掉期合約,是在投資銀行之間交易的合約。其中一方同意在未來某個日期支付一筆固定的利息,另一方則同意付出約定指數 (如S&P 500)的獲利。槓桿 ETF必須保留現金資產做為擔保,其資產價值也需等值於預期的獲利目標,才能獲得掉期協議。
而發行掉期合約的銀行通常會保證付款,並監管兩方擔保品的狀況,但現在連投資銀行都出現倒閉問題,這個保證也就變得不可靠。
而且,如果其中一方發生違約情形,如同美國保險業巨頭 AIG在上周所遇到的情況,投資銀行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贖回,而面臨違約的窘境。
雖然這看起來有很大的風險,但其實還算緩和。 Gabriel指出,這種合約的好處之一,是就算發生違約情形,基金還是握有全部的現金資產。最大的損失只是合約中所承諾的獲利部分,絕不會損失本金。好處之二,這類掉期合約是很短期的,絕不會超過30天。當投資銀行可能快要破產的時候,這讓槓桿 ETF有彈性可以快速結清相關的曝險部位。
ProShares 與Rydex 的代表告訴《Morningstar》,這種短期合約協助他們把對 Lehman Brothers的曝險部位降到最低,也能應付任何種類基金都會遇到的小型虧損。然而,在近期的未來,或許仍可能有大型投資銀行或避險基金倒閉的事件發生,必定會導致這類型基金的虧損,不過其本金不會受到影響。
另外,原物料 ETF也經常以衍生商品為投資標的,而非直接投資在原物料本身。因為買賣、管理真實的數百萬桶原油、數百萬噸煤炭、數百萬蒲式耳玉米貨物以獲利,是很麻煩且不實際的。為了複製原物料指數的表現,原物料基金投資在期貨和掉期合約,而不必實際持有這些原物料商品。
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原物料 ETF就屬 United States Oil Fund ,該檔基金經常被法人機構看做最簡易的避險工具,因為它能同時追蹤輕原油與低硫原油。其投資組合中主要包括了原油期貨合約與其他油品相關的期貨、掉期合約,它們可以現金、現金等價物,和 2年內到期的美國政府公債來做為擔保。
若只是這樣,還沒有什麼好擔憂的,因為基金的曝險部位是以流動性極高的現金做擔保。
不過若是細看期貨合約,可以發現其中有一部份是在店頭市場與投資銀行交易,這部份的流動性不如石油期貨合約,因此也讓基金曝露於對手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之中。
雖然目前,原物料基金可能面臨這種風險,但Gabriel 認為,原物料基金經理人一定會嘗試把曝險投資銀行的部位最小化。他們可能會完全將投資組合轉換成交易所買賣期貨,放棄成本優勢以換取更多安全。因為交易所會確保所有人都提供足夠的擔保,因此違約的風險幾近於零。
對原物料基金來說,雖然這樣會使他們的獲利能力下滑,但也能使他們不必擔憂目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麻煩與問題。--轉貼自鉅亨網

沒有留言: